學校午餐設計原則

一般設計原則

 衛生安全
  1. 食材以安全衛生為首要考量,並以新鮮、不加工為原則,主要食材應優先採用國產可追溯之生鮮食材,並以中央現行規定為原則。 
 營養健康
  1. 以「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」的目標值為主,若執行上有困難則至少達到階段值。
  2. 若有供應甜湯,則以全穀雜糧類為主,並注意糖的使用量。
  3. 蔬菜、水果等食材宜配合季節性及優先選用在地化食材,以減少支出。建議多種類的供應,勿以果汁取代水果。
  4. 需考慮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少調味料、高纖等健康飲食原則的烹調方法,並考慮食材的處理時間、食物的特性、組織、風味、季節、民俗節慶及食物成本預算等設計菜單。
  5. 每週建議不以相同菜色供應,也避免重複食材,例如單一食材在同一天的兩道菜內出現、或連續多天使用相同食材等(如遇天災或特殊情形不在此限)。
  6. 選擇可食率高的食材,減少食材外殼、梗、皮、骨之廢棄。
  7. 菜名建議簡單明瞭、以活潑有趣富創意為原則,除能吸引學生注 意、進而提高食慾外,也有利於飲食嗜好資料之調查與蒐集。此外可配合校內藝文活動,舉辦師生菜單創意命名競賽等活動,擴大午餐教育效果。
 
 美觀及口味
  1. 講究色、香、味、濃、淡、稠度及口感之搭配。
  2. 每餐的菜單中,注意形狀搭配並盡量有三種色系:例如綠、白、紅(棕、橙)等。
  3. 製備烹調需兼顧色、香、味、形,並力求變化。採用多種烹調方式(蒸、煮、炒、烘、燙、拌、燒、燴、滷、煎等…),增加口味變化。
  4. 每餐菜色中不同菜色味道有濃淡合宜,遇口較重或有辣的辛香料菜色時,可依年級口味採分鍋烹調,低年級口味較淡、不使用辣椒及少量胡椒粉為一鍋,而中、高年級為一鍋。
  5. 食材搭配上建議採對比的口感,如軟、硬搭配。稠度方面不可每道菜都勾芡。
  6. 主菜及副菜皆應富有變化,主菜可輪流採用豬肉、雞肉、魚肉,每月不全是雞排、豬排等大塊肉,可以切絲、切片等型態供應,以增加變化性。考量國小低年級學生之牙齒發育,肉類以切割成易入口及咀嚼之型態供應,例如絞肉、肉絲、肉丁、清雞胸肉等。
  7. 考量學生飲食嗜好以及飲食習性(如:地區、生活習性、宗教等),透過學生滿意度調查表及班級廚餘量表之統計,做好午餐供應量的控管,並做為食譜設計之參考。
 
 設備、人力及經費管理
  1. 基於學校管理考量,擬定改善廚房設備、用具、廚務人員效率等計畫或方案,逐步充實更新,發揮學校午餐之最大效益。
  2. 食譜設計應斟酌廚務人員的工作時間、能力與工作負荷,加強烹調技巧的提升,方能調理美味可口的菜餚。
  3. 食譜設計電腦化,以建立循環菜單,發展標準化食譜,俾利業務之執行,並節省人力與時間。
  4. 由於學校午餐經費有限,所以於食譜設計時選用材料可於同樣營養素價值內,選擇價錢合適的材料配餐之用。如一般肉類價格比較高時,則可採用營養值同等的蛋類或豆腐來替代。
 
 機動調整
  1. 要注意氣候、節令、菜價波動等變化,並掌握當季盛產蔬菜種類等資訊,隨時機動調整設計菜單。
  2. 如遇颱風、退貨、停水、停電等特殊狀況時,經學校同意得變動食譜。
  3. 配合學校活動或特殊節慶開立菜單,例如:多元飲食文化週、冬至等。
  4. 所有主副食物及菜餚除麵包、饅頭及麵條外,應由學校或委外廠商自行僱工製作或烹調,不得購買現成品供應,但天災、停電或其他不可抗力情事,不在此限。
 

特餐設計建議

學校午餐的呈現多以米飯為主食,搭配主菜、副菜、蔬菜及湯品等,而供應不同於以往、較有特色之餐點的一天則為「特餐日」,因有此多元的供餐內容及烹調方式,增加用餐的變化性,讓用餐更加有趣。建議特餐日設計可搭配學校行事曆、氣候、節令、國際節日等,配合飲食文化等健康飲食教育內容,讓學生更有生活素養。
  1. 特餐供應仍應注意營養均衡,每週以一次為限,至少含有二種蔬菜。
  2. 特餐日也可供應蔬食餐及素食餐。
 

蔬食設計建議

所謂的「蔬食」與「素食」的概念是不同的,蔬食提倡的是低碳飲食,指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,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,除了提供學生健康、均衡的飲食,也能達到環保教育的目的,讓學生從小養成健康飲食和環保減碳的生活習慣。
  1. 蔬食餐以不出現家禽、家畜類食物及其加工品為原則,響應減碳環保,鼓勵每週供應一天。
  2. 選擇當季的食材,可避免生產非當季食材時,需要多餘的用水、加溫等所需能源、農藥、肥料施用,並減少儲存所需的能源使用,省下碳排放。
  3. 選擇來自最適宜產地的食材,由於生產效率高、氣候適宜,有助於減少種植或飼養所需的能源及用水,或選擇當地的食材,可縮短食物里程,降低交通排放量。
  4. 盡量以食物的原態入菜,或選擇自然加工食材(如採日曬或自然風乾之乾貨),少用人工加工食材(如:素魚、素丸、素排)每週以2次為限(含主副食、湯)。
  5. 蔬食日食材應有適當份量之黃豆、毛豆、黑豆及其製品,可以全穀類配合豆類或菇菌類,以補充蛋白質,取代肉類的營養成分,並兼顧六大類食物營養。
  6. 注意購買份量應適當,評估用餐人數、份量,避免儲存食材。
  7. 選擇精簡包裝、包材較為環保的食材,可減少加工過程產生的排放量及未來處理廢棄物時所需耗的能量。
  8. 盡量減少產生垃圾,可省下回收及焚化所需的能源。
  9. 遵守節能原則烹調,選擇適當烹調方式、適當鍋具、事先處理食材,縮短烹調時間,省時又減碳。
  10. 減少使用交通工具,可進一步減少額外耗用的水及能量。
 

素食設計建議

素食飲食指標提供素食飲食攝取的建議,提醒應以全穀類為主食,注意蛋白質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D、鈣及鐵的攝取,並選擇適量的豆製品、蔬菜、水果、烹調用油與堅果種子等。
  1. 依據指南擇素食,食物種類多樣化。
  2. 全穀雜糧為主食,豆類搭配食更佳。
  3. 烹調用油常變化,堅果種子不可少。
  4. 深色蔬菜營養高,菇藻紫菜應俱全。
  5. 水果正餐同食用,當季在地份量足。
  6. 口味清淡保健康,飲食減少油鹽糖。
  7. 粗食原味少精製,加工食品慎選食。
  8. 健康運動30分,適度日曬20分。
資料來源:國民健康署 素食飲食指標手冊(107 年 10 月)